很喜歡刊頭的這張照片
拍攝於鶯歌陶瓷博物館的戶外園區
可能構圖還要再精簡一點
但還是想分享一下拍攝的動機
最喜歡的除了這張照片的色調之外
一開始吸引我的
就是木框窗外的那片綠意盎然
讓我停下了腳步
將桌上的陶土粗胚與這人文空間
用相機記錄下來
這也是屬於陶瓷園區的特色之一吧

我的北台灣生活
隱約感覺快到了尾聲
三峽和鶯歌地區
是旅行口袋名單中的最後兩組之一
沒想到離租屋處較近的貓空纜車
居然還沒去搭乘
不過最近氣候炎熱
或許最後一個踩點
又要再等等了吧

雖然說最近氣溫屢創新高
很幸運的是
上周六不顧一切衝出門跳上火車的我
遇到了多雲微涼的一天
居然能在中午12點多的環境下
爬上三鶯藝術村大草原的高點
坐在椅子上吹著涼風
當下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這次小旅行走了三個點
1.三鶯藝術村(大自然路線不錯)


2.鶯歌陶瓷博物館(此行最愛)


3.三峽老街(吃吃東西而已)


三峽老街的確熱鬧許多
建築物也很有特色
但相較於鶯歌地區
我還是比較喜歡清幽一點的地方
那為什麼還是想去老街看看呢
因為沒去過的地方
就會想要去看看咩
一直是個很喜歡嘗鮮跟好奇心旺盛的射手座阿

其實看了鶯歌地區的導覽地圖
這次幾乎沒逛到陶瓷老街與火車站附近的老房子
若有機會的話
再去看看吧
因為出了火車站之外
我直接穿越農會巷弄
往三鶯桃花源的方向前進
那是一片重整過後的新生地
在水泥叢林裡待久了
一整個就想往寬闊的地方衝過去
而三鶯藝術村就是在此地區
相當建議可以來散步走走






















第一次來卻覺得很有親切感
大概是我反其道而行
從心所欲地先前往三鶯桃花源
讓我對於鶯歌的印象
不是想像中的陶瓷老街和人潮
而是像家鄉一樣的舒朗視野
在廣闊的天際與草原之間
只有我獨自一人漫步著

也是台北的一種風景
可以遠離緊湊和擁擠的珍貴風景
讓我的第一印象極佳

而獨自旅行時
遇到三鶯藝術村裡的工作人員們
親切地對你噓寒問暖與關切
這就是台灣最道地的人情味吧
叫我如何不喜愛這個地方呢

藝術村中有一個展場
和其他手做體驗工作室
遊客中心也在此
並擺放了一些陶瓷作品
但若要參觀更多的展覽品與深入了解鶯歌陶瓷重鎮
可以跟著人潮走去陶博館

原以為只有一棟建築物
沒想到在本館後方
還有一大片的戶外園區
本館負責各項展示與餐飲商店
戶外園區則有設計產品商店、親水園區、窯場、陶土體驗區和展覽館等等
是個規劃相當完善的園區
更適合各種年齡層的民眾來參觀
我想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落

先看看本館外觀吧
























以下兩張是雲




戶外園區
其中商品店內除了販售設計商品之外
還有個台灣古早味小角落
也是很好拍的地方


























































走累了
當然要來個台東春一枝冰棒消暑休息一番
貼紙則是送的


另外想介紹一下本館內部的展覽
共分三樓
其中有一些是常設展
而想特別介紹一下三樓的「陶藝觀象-201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共有651件參加競賽,來自54個國家,最後入選作品有111件,共27個國家,
每件作品帶出每位創作者的傳奇,
陶博館以「陶藝觀象」為展覽主軸,將作品區分為「物象」、「意象」、「紀象」、「變象」4個主題,
呈現世界陶藝的當代藝術創作視野。而開展後更舉辦講座、工作營、陶藝之旅等系列活動,
期待為藝術帶來更意想不到的火花。詳細展覽內容可上http://public.ceramics.ntpc.gov.tw/
(資料引自http://www.ceramics.ntpc.gov.tw/zh-tw/News/Content.ycm?pr=3364)

我其實是個不常逛展覽的人
除非內容我很熟悉或很有興趣
不是不喜歡逛
而是基本上我都看不懂XD
常常淪為走馬看花
可能自己太懶散又不上進
也不會特地去借個語音導覽機
以欣賞的角度來逛
很快地就晃完了
這方面的人文素養我要再加強
否則就不能加入文青的行列了XD

但是
終於來個but了
是因為自己有所長進了嗎
這次走進「陶藝觀象-201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雖然因為怕時間不夠
所以只有大概瀏覽一下而已
不過卻在這些作品之中得到了感動
前提是
作品旁邊有文字說明= =

感動的原因
大概是這次的主題自己深有體會吧
也是自己近期以來覺察到的變化
沒想到卻在因緣際會之下
走進了這個展場
看見了自己內心文字幻化為陶藝作品

大概簡介一下主題

「陶藝觀象」

「象」,意指表現事物樣貌。藝術家在作品上表達有形外觀或無形意念的過程,正是一種「象」的實踐。
本次展覽的入選作品呈現出四種「象」的面向,
包括:追求物件外觀之美的「物象」、挖掘內在意念情感的「意象」、
敘述記錄當代社會環境的「紀象」、探討時空的變動與不穩定性的「變象」。

「觀象」,則指涉不同的詮釋角度。作者在作品中注入自我觀點,而當作品呈現在觀看者面前,
詮釋權轉移到觀者身上,則有了不同的詮釋結果。
作品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出觀者自身的生命體驗和內在狀態;
觀者同時也從觀看過程中,重新審視萬象的關係和意義,並回饋予創作者,激盪更多不同的火花。

「象」與「觀象」,是創作者與觀者之間的不斷交互辯證,
在這樣的動態過程中,我們得以逐漸形塑出更為多元的陶藝觀。
201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藉由展覽活動的安排,鼓勵觀者賦予作品更多元的詮釋,
在不設限的交互激盪下,展現屬於當代的陶藝視野。
(資料引自http://public.ceramics.ntpc.gov.tw/tcb2012_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9&Itemid=4)

至於作品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可上官網查詢
或者親自拜訪一趟
一定會有更多感受
以下看圖說話吧


























































不過還是再度體會南北之間的文化差異
可能是不同類型的產業分布與文化環境的影響
在南部的圖書館與各類博物館
很少會像北部湧進這麼多人潮
更是攜家帶眷一起來
當然教育環境也有差別了
就只是看得更多感慨愈深罷了
不過每個人追求的不同
想擁有什麼的
就去追求吧

原本很怕沒時間去三峽老街走走拍拍
但沒想到在鶯歌還是不自覺的花了不少時間
感覺文化底蘊很深厚的地方
也慶幸先來這裡是對的
三峽老街其實不長
欣賞一下建築物和吃吃小吃
就覺得可以走了
哈哈










































我想北台灣還是有很多景點值得一去再去
也有很多景點有台車子會比較方便
例如桃竹苗地區
真想把我的小鴨運上來阿
假日大概就四處亂衝了
愈衝愈遠

何時會畫下句點
連自己都說不準
但到了現在
心滿意足的現在
隨時畫下句點
其實都可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