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教授當面討論論文題目
一直想以「空間」「地景」為主題的我
希望能在書寫的過程中
沾一沾很有興趣的建築、美學、影像
但爺爺過世的那段記憶
讓我對於死亡、親情的議題大感興趣
龍應台的《目送》
劉梓潔的《父後七日》
朱天心的《古都》
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讓情感浮濫的我
更是找到一個大大發洩的出口
大概會一邊讀文本
一邊寫論文
順便一邊流淚吧


老師覺得親情這主題太普通
跟其他人寫出來的不會有太大變化
而死亡書寫也被做過許多研究
尤其是朱天心的
我從高中就是他的書迷阿
不過後期開始有點看不懂了
老師又對我一開始提出的「空間」很有興趣

是啦
文學中的空間
的確是比較有特色的題材
要去找房間、抽屜、衣櫃、廚房、都市、鄉土....
對寫作的作家有何象徵意義
還真是難倒我了
台灣文學的作家這麼多阿

又覺得自己比較適合走散文的風格
篇章雖然多
但是篇幅短
總比長篇小說的份量少
自己有辦法寫出散文
那總沒辦法完成一篇小說
寫詩更不可能了
文字不夠精練
無法走創作路線阿
所以還是研究散文好了
然後
老師便指定了地區-屏東
最後題目變成《論台灣現代散文中的屏東書寫》

而我卻一直在看一直在找
這題目跟我生命中的關聯
我總認為
會做哪些事 得了哪些果
是跟之前的生命經驗有重疊的部分
就像偶然經過的小地方
之後會成為長時間的工作地點、居住地點一樣的奇妙
那是當下完全料想不到的事情
屏東
是完全不陌生的地方
常去的墾丁恆春
最近去的小琉球
碩士班兩年的生活
當年跑業務負責的區域之一
我二阿姨居住的地方
許大師的娘家......
是不是還要有更深的連結呢
除了我想研究的作家是屏東人之外
我還在尋找那命定的原因
似乎只有找到那個原因
才會認同他就是注定的題目

然後
又覺得論文裡要納入的章節
好像在拍煙火一樣
開啟單眼相機的B快門長曝
等待煙火一顆顆的釋放
抓好快門線
將喜歡的煙火花樣
按下快門抓入感光元件中
在一張照片裡
組合成自己喜歡的煙火大會

最後
我只能說
我大概都在胡思亂想
所以晚上時間才會都白白流失
寫論文也有寫網誌的靈感就好了
祝我不要換題目找資料成功吧~

很妙的是
我來到了國境之北
卻得書寫國境之南
這就是那個命定的原因嗎?






P.S我要推一下電影《父後七日》
以不同的觀點來看最後的告別式
每個畫面的色調都很特別
有藍有黃也有荒謬
配樂更是一絕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
是女兒騎車揹著父親遺照
時間回到高中時
父親騎車載著他為他慶生的畫面
這種情感對比的強烈
還是讓我忍不住在戲院偷偷流下淚

喪禮的悲傷不在喪禮
因為已被許多制式的習俗牽制著
忙到無法感覺到悲傷
真正的眼淚
卻是回歸到現實生活中
偶然想起的那瞬間
以為親人還在世上的掛念

今晚的老曾似乎有點像文藝青年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